• <bdo id="42gii"></bdo>
  • 首頁 / 宿遷24小時 / 正文

    圍觀!2022年影響宿遷的十件大事

    2023年02月03日10:12   來源:宿遷發布

    0

      01、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宿遷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2022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沖擊等超預期因素影響,全市上下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認真落實省委工作安排,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自覺擔起“勇挑大梁”重大責任,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10月16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召開,我市王昊、馬偉、李敏三名黨代表出席盛會,忠實履行代表職責。黨的二十大閉幕后,第一時間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和傳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大會,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的熱潮,市縣鄉三級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專題學習2300余場次,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轉化為更富成效建設“改革創新先行區、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江蘇生態大公園、全國文明誠信高地”的具體行動,徐徐鋪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宿遷圖景。

      02、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精準高效、經濟運行回升向好,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0億元

      面對不斷反復的疫情態勢,我市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上半年疫情發生后,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防控指揮部第一時間投入戰斗,實現了7天社會面清零、14天恢復正常,在全省率先復工復產;下半年,面對多點散發的輸入性疫情,全市上下以快制快、精準防控,最小范圍、最低成本控制了疫情傳播。在疫情防控“二十條”“新十條”出臺后,我市堅決落實在黨中央各項部署,及時優化防疫措施,全力以赴保障群眾就醫用藥需求,強化老年群體和特殊人群保護,最大程度保持社會正常運轉,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0億元,列統的16項主要指標中,15項增速超過全省平均、10項增速全省前三、4項增速全省第一。

      03、縱深推進“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在宿遷得到最生動實踐

      2022年是全市“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建設全面實施的起步之年,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始終堅持把“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作為重大機遇和政治任務。一年來,我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支持宿遷“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意見》,圍繞示范區建設“179”工程總藍圖,融合集成省年度任務清單、市級落實清單以及市域內改革創新項目等三個方面內容,形成示范區建設年度任務“一張清單”,編排491項重點任務,建立示范區建設五大類45項指標體系,積極爭取80家省級部門出臺專項支持政策文件77份,新增國家級改革試點10項、省級試點57項,51項改革獲省級以上肯定或推廣,其中獲得省委改革辦推廣項目數量達10項、全省第一,國家再生水利用配置、省級不動產智能登記等5項試點為全省唯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獲國務院督查激勵,示范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

      04、新增國字號名片“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堅持項目帶動、投資拉動、創新驅動協同發力,千億級產業攻堅三年行動計劃拉開序幕

      11月18日,在2022中國·宿遷綠色產業洽談會開幕式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宿遷“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稱號。近年來,宿遷始終堅持“工業興市、產業強市”不動搖,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優化“168”招商體系,大力實施招商引資“個十百千”工程,著眼構建完善“6+3+X”制造業產業體系,著力做大做強化學纖維、晶硅光伏、膜材料等20條重點產業鏈,2022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50個,協議投資4350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49個、50億元以上項目31個、百億級項目5個。12月27日,市政府六屆十九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宿遷市千億級產業攻堅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項目引建、企業培育、平臺建設、科技創新等支持政策,全力推動新能源、高端紡織、綠色食品三個產業產值突破千億級,其中,以光伏為龍頭的新能源產業2023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以化學纖維為支撐的高端紡織產業2024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以釀酒、調味品為特色的綠色食品產業2025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

      05、榮獲“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稱號,深化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以高質量社會治理體系擘畫幸福民生的平安藍圖

      12月,經報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批準,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和項目命名的決定正式公布,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縣、區)50個,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59個,宿遷市榜上有名,榮獲“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稱號。近年來,我市加快建設人民更加滿意的法治政府,2019年首批創成“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為全省3家設區市之一、蘇北唯一,2021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獲評全省“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縣活動先進地區”,2022年成功創成“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從全省示范到全國示范,宿遷圍繞打牢法治政府建設基礎,高質量編制《宿遷市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實施方案》《法治宿遷建設規劃(2021—2025年)》,在全國率先開展法治一體建設,制定出臺打造全省法治一體建設示范區實施方案,與省司法廳簽訂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從全省示范到全國示范,宿遷圍繞打牢法治政府建設基礎,堅持依法治市、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深化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宿遷實踐,加快建設人民更加滿意的法治政府,以高質量社會治理體系擘畫幸福民生的平安藍圖。

      06、成功舉辦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系列活動,文化事業迸發蓬勃生機活力

      9月16日,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儀式暨“喜迎二十大 說唱新時代”成果匯報演出在我市舉行,國家二級演員、宿遷市曲藝家協會主席戈娟獲得了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每兩年評選一屆的中國曲藝牡丹獎是經中央批準,由中國文聯、中國曲協共同主辦的全國性曲藝專業獎項,是曲藝界高度關注、曲藝工作者翹首期待的重要獎項,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系列活動由中共宿遷市委、宿遷市人民政府、江蘇省曲藝家協會聯合承辦,共包括12項活動,涉及頒獎儀式、主題采風、名家講壇、惠民演出、實地采訪、培訓研修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既突出惠民底色,又彰顯曲藝特色。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文化強市戰略,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定文化自信,銳意攻堅克難,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活動精彩紛呈,文藝創作百花齊放,在2022年評出的省“五個一工程”獎中,我市5部作品獲獎,數量位居全省前列、蘇北第二,發展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22人、省曲藝家協會會員44人,開展文化惠民活動1200場。

      07、北京路、347省道等交通重點工程建成通車,皂河龍運城、新盛街等地標性文旅項目建成投用,城市集聚力帶動力顯著提升

      2022年,皂河龍運城、蘇州街、新盛街相繼建成,成為繼項王故里景區、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后的地標性文旅項目,有力推動旅游市場復蘇回暖;接續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統籌抓好城市公共空間治理、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公園綠地建設等工作,改造老舊小區15個、棚戶區153萬平方米,英雄園、黃河故道文化公園、鳥悅園等8個公園建成投用、新改建公園綠地65萬平方米。全力策應交通強省建設,加強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謀劃和推進,宿連航道二期工程先導段實現開工,324省道宿遷西段、洋河大道、徐淮路改造工程、北京路、347省道等建成通車,宿連高速一期、宿連航道一期、迎賓大道二期等項目快速推進,“內暢外聯”綜合交通體系進一步完善。

      08、扎實推進“好人之城”“志愿之城”“慈善之城”建設,進一步豐富全國文明誠信高地建設內涵,全力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6月,我市出臺《關于打造“好人之城”“志愿之城”“慈善之城” 加快全國文明誠信高地建設的意見》,明確經過3年左右的探索實踐,通過積極開展各類道德教育活動、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組織開展系列示范選樹、大力營造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到“十四五”末,把宿遷建設成為好人聚集的善行高地、親善和美的溫暖城市、最具顯示度的文明典范城市。自我市以全國第一的成績創成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宿遷文明20條》《人情新風“宿9條”》《文明宿遷“誠10條”》等已成為市民普遍遵循的“宿遷習慣”,社會文明程度測評指數連續五年保持全省第一,成功躋身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城市信用監測綜合水平一直保持全國前列,建設“好人之城”“志愿之城”“慈善之城”,將進一步豐富全國文明誠信高地建設的內涵,以人民群眾生活幸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人人參與的強大合力。

      09、城市門戶APP“宿心辦”正式上線,一端惠全域、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智慧城市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11月3日,宿遷城市門戶APP“宿心辦”上線啟動儀式在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舉行。近年來,為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市委、市政府圍繞“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域、一端惠全域”的總體目標,先后實施了兩個批次新型智慧城市項目建設,共計21個子項,有效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群眾滿意度。其中,城市門戶“宿心辦”APP的建設,是“一端惠全域”的重要抓手,是實現政務服務、民生服務“一端”可查可辦的重要載體,是破除數據壁壘、消除信息孤島的重要舉措?!八扌霓k”APP在建設內容方面,對各類政務和民生服務做到應接盡接,打造市、縣區、社區立體服務架構體系,實現服務“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目前,“宿心辦”APP共上線“一件事”15項,其中自然人10項、法人5項,已接入市級服務364項、縣區服務93項,共計457項,其中與省級蘇服辦、蘇服碼等27項重點應用完成對接,通過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完成40余項服務接入,上線38天注冊用戶即突破50萬、服務群眾200萬人次。

      10、宿遷學院迎來建校20周年,新校區正式開工建設

      6月26日,宿遷學院建校二十周年創新發展大會召開,江蘇省教育廳與宿遷市人民政府簽訂《江蘇省教育廳 宿遷市人民政府共建宿遷學院協議》。宿遷學院建立于2002年,當時采取“省市共建、八校聯建、合作辦學、公辦民營”的模式,2014年被教育部批準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6月,順利通過江蘇省學士學位授予單位評審。2020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轉制為省屬公辦本科高校,辦學定位于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學?,F有在校生超過1.5萬人,本科專業數達45個,涵蓋九大學科門類,學校獲批5個省重點學科、16個省一流專業,已向社會輸送了17屆57000多名畢業生。9月29日,宿遷學院新校區開工儀式在美麗的駱馬湖畔隆重舉行,項目總用地面積2600畝、總建筑面積60萬平方米、總投資60億元,是建市以來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公益類項目,項目建設周期為30個月,將于2025年秋季投入使用。新校區規劃設計將“懷玉成器 臨水觀德”的文化傳承等設計理念融為一體,將駱馬湖的“水”和三臺山的“綠”在新校區內交匯貫通、交相輝映,未來將成為兼具西楚文化風情、濱湖水韻特色的宿遷新地標。

    總共: 1頁   
    作者:編輯

    西楚網新媒體矩陣

    • 頭條號
    • 鳳凰號
    • 百家號
    • 企鵝號
    • 網易號
    • 大魚號
    • 搜狐號
    • 一點資訊
    • 快傳號

    南京厚建軟件 LivCMS 內容管理系統http://www.hogesoft.com 授權用戶:http://www.wear-will-i-find-it.com

    无码黄片www
  • <bdo id="42gii"></bdo>